繼“12東飛01”、“12致富債”之后,“12藍博01”近日也被推上風口浪尖。此外,信用風險似乎正蔓延至內蒙古奈倫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Wind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滬深交易所市場將有近150只規模高達170億元左右的私募債集中到期。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經濟下行和中小企業生存環境的惡化,私募債違約風險將持續發酵,不排除進一步扎堆違約的可能。
“私募債市場近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目前來看有傳染至大中型企業的勢頭。”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他透露,因內蒙古奈倫集團出現銀行欠息的情況,導致公司債信用等級下調。受此影響,“ST蒙奈倫”連續兩日慘遭猛烈拋售,10日盤中跌幅超過30%,并引發盤中兩度停牌。
實際上,我國債券市場“觸雷”事件已屢見不鮮。原應于1月25日兌付本息的“12東飛債”,卻離奇延期,隨后曝出真假擔保函問題;1月26日,“12致富債”發行人發布公告,懇請投資者2年期滿后不要選擇回售權,原因是公司現金流緊張;緊接著,“12藍博債” 截至2月4日回售到期日,本息兌付資金未能到位,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此外,早在2014年就有“13中森債”、 “12華特斯”等六只私募債先后陷入償付風波。
上述券商分析人士直言,作為“中國版垃圾債”的私募債,本來就有發行門檻低的特點,再加上監管層和中介機構盡職管理不力,隨著經濟下行和中小企業生存環境的惡化,違約事件在情理之中。他預測,目前來看,隨著今年兌付高峰的到來,私募債違約風險將持續發酵,不排除進一步扎堆違約的可能。
資料顯示,自2012年6月首單中小企業私募債——“12蘇鍍膜”成功發行以來,中小企業私募債至今已經運行32個月,目前上市交易的中小企業私募債近700只。以債券期限大都為2年至3年推算,2015年將進入私募債的兌付高峰。Wind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滬深交易所市場將有近150只規模高達170億元左右的私募債集中到期。
與公募產品不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最大特點是完全的市場化運作。交易所和政府都不會為中小企業私募債兜底,一切風險由發行人自負。對風險的把控則完全靠中介機構,比如券商、擔保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評級機構等等。
對此,國泰君安研報指出,2014年以來私募債信用事件增多主要是隨著私募債規模不斷擴大、到期不斷增多而出現的正常現象。根據現有數據計算,中小企業私募債真正涉及債券到期本金違約次數和金額概率整體上還是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
比起違約事件的增多,更讓人吃驚的是暴露出來的違規問題。“從東飛債來看,公司債券違約并不稀奇。不過,債券擔保人居然否認擔保函,太不可思議了。”對此,上述券商分析人士直言。
該分析人士解釋,由于私募債的發行期限大多為2年或附加“2+1”條款,即指投資者在債券發行滿兩年后,擁有行使回售條款的權利,要求發債企業償付本金。對此,他斷言今年下半年,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債企業極有可能遭遇債券投資者的密集“贖回”。“按目前情況來看,到時極有可能現扎堆違約。”該券商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