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資產研究院《不良資產行業周報》(第213期)
發布時間: 2022年05月23日 10:25
本期要點:
一、政策動態
(一)銀保監會再提不良反彈壓力
(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管理辦法》
(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二、行業訊息
(一)上市銀行風險管控充分 注重滿足房企合理需求
(二)可轉債市場火熱 專家提示高估值風險
(三)A股加速新陳代謝 多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
來源:浙商資產研究院
一、政策動態 (一)銀保監會再提不良反彈壓力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本周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了較大沖擊,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行業的小微企業停工停產時間較長,經營收入不穩定,難以按期償還銀行貸款,銀行客觀上確實面臨一定的不良貸款反彈壓力。銀保監會并披露,2018年以來,累計處置高風險農村中小銀行627家,處置不良貸款2.6萬億元,金額超過前十年的總和。同時,已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創新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舉措,向289家農村中小銀行注資1334億元。此外,銀保監會對違規持股、操縱機構正常經營、利用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突出問題加大懲治力度,已累計對4000余名股東限制表決權、責令轉讓股權60余億股。嚴格審慎開展公司治理評估,對存續問題整改不力、新增違規問題的100余家農村中小銀行下調評估結果。 評論:本年經濟發展壓力較去年同期有顯著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外部環境抗疫進入尾聲,進出口企業的替代效應降低,另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發展環境惡化導致投資信心下降和消費動能消退。社會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收縮會導致GDP難以支撐負債規模,進而引發不良資產規模反彈。 (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管理辦法》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了《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旨在規范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的內控機制和管理流程,夯實信用風險撥備管理基礎,重點規范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明確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治理機制。《辦法》規定了商業銀行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牽頭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在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管理中的職責,重點強化了董事會的管理審批責任和對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外部審計質量的監督責任。二是夯實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基礎。《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建立完備的預期信用損失法管理制度,組建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管理團隊,開發預期信用損失法相關信息系統,加強信用風險歷史數據積累和信息收集維護等。三是規范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過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提高信用風險敞口風險分組、階段劃分、模型搭建、前瞻性調整、管理層疊加、參數管理、模型驗證等實施環節的規范性和審慎性水平。四是加強預期信用損失法監管,《辦法》要求各級監管機構通過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等方式對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管理情況進行監督,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監管措施,依法進行行政處罰。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指導督促商業銀行認真做好《辦法》的貫徹落實,不斷提升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法實施水平,促進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 評論:銀行預期損失與新金融會計準則有類似要求,通常需要建立模型判定信用產品是否具有攤余成本計量特征,并且需要定期對信用產品的未來現金流和折現系數進行模型調整,適當估計信用產品評級的遷移概率,從而獲得金融機構的整體信用損失水平。 (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按照國務院有關部署,就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對于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于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現行規定執行。二、在全國統一的貸款利率下限基礎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各派出機構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根據轄區內各城市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及城市政府調控要求,自主確定轄區內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 評論:差異化住房信貸政策將LPR大幅下降以適應購房者的價格敏感性,但同時也會拉高房產估值,導致后續政策釋放空間降低。目前我國需要提振邊緣市場的房地產價格,確保不安情緒不擴張,避免核心城市出現資產拋售情緒。 二、行業資訊 (一)上市銀行風險管控充分 注重滿足房企合理需求 隨著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披露完畢,多家銀行對公房地產業務情況浮出水面。2021年以來,受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顯性化影響,多家上市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出現不同程度上升。從六大行來看,除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外,其余四大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工商銀行2021年年末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為4.79%,較2020年年末增長2.47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整體風險可控,但個別房企未來仍會面臨一定風險暴露壓力。中國東方日前發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企業風險有望得到基本控制,但民營房地產企業受到的沖擊較為嚴重。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強房地產行業授信的風險防范和質量管控的同時,銀行也將注重滿足房地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銀保監會日前召開專題會議提出,要區分項目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 評論:上市銀行風險化解早于中小銀行和房地產風險釋放,因此可以實現國內循環的風險滾動處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四大國有銀行互助化解,輪流出力應對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事項。這是我國較其他國家不同且獨具特色的宏觀風險管理優勢。 (二)可轉債市場火熱 專家提示高估值風險 5月17日,永吉轉債上市當天漲276.16%、報376.16元,這一漲幅創下可轉債新券上市首日最大漲幅。5月18日,永吉轉債再次大幅走高,盤中一度升至436元,收報390.96元。17日、18日兩日合計漲幅超過3倍。永吉轉債暴漲引發上交所關注。18日上午,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個別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拉抬永吉轉債價格,上交所暫停相關賬戶交易。5月19日,永吉股份發布公告稱,鑒于近期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價格波動較大,為維護投資者利益,經公司申請,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自2022年5月19日開市起停牌核查。永吉轉債是近日可轉債個券“漲停潮”中較為突出的例子。業內人士分析,可轉債既有股性,也有債性,即使在正股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轉債價格的下跌幅度由于有純債債底作為支撐,下跌空間較為有限,展現出“退可守”的特征,讓不少投資機構視其為劇烈市場波動中避險的一種選擇。專家提醒,當前可轉債市場整體估值仍處歷史高位,投資者應注意風險,理性投資。 評論:雖然可轉債具有債性兜底特征,但是債性價值與股性價值都與標的企業相關,因此可轉債資產作為一種合成金融產品具有自相關特征,投資者追捧所謂的純債支撐并不完美。 (三)A股加速新陳代謝 多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 隨著“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逐步生效發力,中國A股似乎正在加速淘汰劣質上市公司,不少企業面臨被強制退市的風險。18日,*ST華訊、*ST易見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交易所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其中,*ST華訊因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2020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強制退市;*ST易見因2020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強制退市。202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全面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嚴格退市監管。業內人士表示,退市新規實施之下,A股市場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周期縮短,市場生態得以優化。另據媒體統計,截至5月18日,今年滬深兩市共有45家公司觸及退市,數量再創新高,該數據幾乎是去年全年退市數量的兩倍。其中,高達九成的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 評論:我國資本市場采取審查制而非注冊制,導致上市企業釋放紅利集中在一級市場階段,形成特有的高PE和高PB特征。這直接影響資本市場常來看缺乏上行動力,長期資金不愿介入資本市場,短期炒作題材或中性策略則成為主流策略。清退財務績效劣質的企業僅僅是第一步,后續則需要增加規則修正。
熱門推薦